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十章 (第1/1页)
北夏人终究还是出兵了。自开朝以来,北夏和西南一直为朝廷心腹大患,西南近几年因为王位更替倒是安分不少,只是北夏着实令人头疼。 韩咏所在的怀远军由陈涯统兵,陈将军已经年逾六十,若不是朝中无人早该致仕了,何苦还一大把年纪在这北地吃沙子。 韩启被安排在通信营,每日拖着个木板车在军营里逛,收理书信,韩启对此颇有不满,但一想到自己偷跑出来,连小兵都还不算,被他哥修理了几次,也就作罢。 在边镇和大家过了个年,虽有些想爹爹阿娘,但总归是小儿郎热血占了上风。陈将军治下严明,韩启的性子倒是被磋磨了不少,也算好事。 正月初三,关内百姓还在睡梦中的时候,远隔三十里的烽火台燃起了狼烟。 北夏出兵了。不是之前小打小闹的试探,而是号称十万的骑兵,远方能看到寥寥升起的黄沙。 “北夏趁过年的日子进攻,摆明了就是看我军将士心系家人,对战意志不高才如此!”一个将士在营帐里愤愤说道。 “好了。兵来将挡,距北夏进关还有半个时辰不到,前两个封口的士兵都已准备就绪,韩咏你和赵吉率两千人速去左牯岭。”陈涯发令。 左牯岭在入关必经之路上,因占据地势高,是压制敌军的好地段。韩咏和赵吉领命后速去左牯岭。 韩启远远的见他哥风风火火的骑了马走,看着迅速紧张起来的营地,韩启感觉身上的血都热了。 而几十里外的渭州城也得了消息,韩将军早早去了总兵衙,严正以待,韩泽当然也不在家。 成屿将轮椅推到屋外,看着灰蒙蒙的天空,总觉得心中惴惴,颇有点山雨欲来的意思。 韩咏一行人埋伏在山野间,只是冬日树叶枯尽,又都是骑兵,实在遮不住什么,一开始也并没有做偷袭的打算。几队人马分散开,只等哨声一下便立刻以乱箭射杀。 北夏人是五更天进军的,寅正时分他们已经射杀一波,之后半刻钟再无一人前来。 首先感到不对劲的是赵吉,派了人下去掀开敌军盔甲,入目居然都是五六十岁的老汉,韩咏在上头看着,暗叫不好,立刻派人去城内知会陈将军。 可左牯岭难道不是入会州城的必经之路吗?蛮子又去哪了?韩咏一时无解。 “韩老弟,你说这北夏兵总不至于绕个大远路去攻会州吧,城内可足有五万兵。” 韩咏摇摇头,又有些迷茫,号称十万大军总不可能不攻城,去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吧。但是在军令未下达之前,他们还得继续在这守着。 等等,左牯岭往后是两个封口,既然敌军未过岭,如果没有退兵或按兵不动的话,那么他们只能绕过左牯岭,往益阳镇方向去。 益阳镇属乾州辖地,但距离乾州城却远,若是乾州守备得知北夏进攻会州,贪生怕死而将兵力内缩,那韩咏敢相信益阳镇作为一个人口不到百人,又前后被敌军占据两次的小镇,留下的守卫绝对不会超过两千。 这对于有“铁骑”之称的北夏兵简直是不堪一击。镇上百姓可想而知。 韩咏咬了咬牙,当机立断要往益阳方向赶。赵吉对此推测有所保留,但还是同意,不过他得继续留在左牯岭。 于是韩咏只带了八百人马便往益阳赶。 但还是迟了,别说兵了,连个死人都没看见,想是百姓和守备见有敌军早就跑了。韩咏一时无言,竟然是一个兵都没留下么? 朝乾州方向看去,隐隐能听到兵戈相杀之声,想来北夏已经与乾州封口守兵对上了。 会州城内,韩咏赵吉和乾州的军书都送到陈将军手上。陈涯看着书信默然不语,直觉告诉他北夏这次绝对不止这些动作。 “朱厚,你立刻带人往益阳方向赶,一定要快,我担心韩咏这小子……” 名为朱厚的人是韩咏同帐好友,闻言神色一凛,速去益阳。 寅时有老残兵入左牯岭,差不多同时大军已达乾州外封口,以韩咏的性子若是猜到绝不会坐以待毙,若是敌军并未全军出击呢?陈涯想到这里,侧头看了一眼案台上的滴漏,快要辰时了……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