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极笔记:为人顶天立地》_第一章 太极之门《第一卷:初识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章 太极之门《第一卷:初识》 (第1/1页)

    李逸,四十二岁,是一家机械公司的工程师。

    在职场多年,他早已习惯生活的JiNg密节奏:八点打卡、九点开会、十二点午餐、六点下班。

    就像他负责的C机台一样,JiNg准、冷静,却毫无情感。

    这一天是星期六,原本他该去公司加班,但因为临时取消的会议,他多出了两个小时。

    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,直到一阵悠缓的音乐从社区活动中心传出——

    那节奏缓慢而深沉,如同风穿过竹林的声音。

    出於好奇,李逸推开大门。

    宽阔的木地板上,一群人正缓缓起势,双掌轻合,身影稳如山、动如云。

    带领者是一位白发老人,神情清明,脚步轻柔却每一步都踏得分明。

    李逸站在门口看了许久。

    老人转身,对他微微一笑,语气温和却有穿透力。

    「想试试看吗?太极拳,人人可学。」

    李逸愣了愣,本想婉拒,却不知为何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那一刻,他的人生,正悄悄开启了另一条轴线。

    一、太极者,为人顶天立地

    课程结束後,老人走向他,递上印有「杨家老架太极武艺」的卡片。

    上面有一句话——

    「太极者,为人顶天立地。」

    老人笑道:「太极,并不只是那个黑白鱼的符号。它讲的是人在天地之间的立场。

    极字,上通天,下接地,中立於人。

    学太极,就是学如何顶天立地,处YyAn之中,合乎自然之道。」

    李逸听得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这些年他疲於职场,身心被琐事牵扯,早已忘了如何「站好」。

    他突然觉得,这位老人说的,不是拳法,而像一种被遗忘的生活哲学。

    二、静·松·平

    「学太极,第一课不是出拳,而是站。」

    老人让他双脚与肩同宽,膝微屈,手臂自然垂落。

    「静,乃凝神气和。不是一动不动,而是动中有静。」

    老人轻拍他的肩:「你心浮气躁,气散於上。先学沉气,让心静下来。」

    李逸深x1一口气,却发现呼x1竟b想像中困难。

    「松,是节节放松。松不是软,是气能通达。若身僵,气阻;若心y,劲滞。」

    老人伸手演示,一抬一落之间,气脉流转,如水缠丝。

    「平,进退平整。身不平则气不稳,气不稳则神不安。」

    他说完,又回到起势,整个人如松之根,稳而不僵,轻而不浮。

    李逸照着练习,汗渐渐渗出,却觉得身T久违地「松」了。

    三、太极之理

    课堂结束,老人指着墙上挂着的一段文字:

    YyAn交会,大和至极而太极。

    太极者,无极而生YyAn之母。

    化太极之理为拳理,太极拳也。

    「太极,不只是拳法。」老人说,

    「它是《易经》之道,一Y一yAn之谓道。

    拳,只是形;理,才是魂。

    练拳,是为了让你在动静之间找到自己。」

    李逸问:「那为什麽不直接修心?」

    老人笑道:「若身不通,心不灵。人若忘了身,怎能悟道?」

    四、法统颂

    墙角挂着一块木匾,刻着字句:

    承先启後,偕道同游;

    广法济渡,转艺为舟;

    至理正风,有情有信;

    无为无形,光耀永恒。

    「这是我们的法统颂。」老人语气平静,

    「太极不是为了斗人,而是为了渡人。

    能以艺化人,以德立世,那才是真传。」

    那一刻,李逸忽然感觉到这堂课的份量超越了身T。

    这不是运动,而是一种修炼。

    五、静夜初修

    当晚,李逸站在自家yAn台,依照老师教的姿势——

    脚开肩宽,脊背中正,呼x1沉稳。

    夜风轻拂,他闭上眼,感觉气息随呼x1缓缓沉入丹田。

    思绪、压力、烦躁,全在那一刻消融。

    那晚,他第一次明白,

    「静」不是没有声音,而是内心不再被声音带走。

    太极语录一

    太极者,为人顶天立地。

    静中见气,松中藏劲,平中得道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